1970年,一对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夫妻,从青岛远道而来,目的地是现在的冠县范寨镇代里庄村。当时,大学生毕业分配响应“四个面向”的号召,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
一路颠簸后,两人来到黄河边,彼岸就是目的地。可是,黄河没有桥,哪怕是一座浮桥也没有,过河只能靠轮渡。看着滔滔黄河水,妻子顿时止不住地落泪,“感觉太遥远了”。
过了河,异乡的生活就开始了。一人一个行李箱,装着他们全部的家当。当年年底,大女儿在他们工作的村子里出生,这一家在聊城扎下根。一晃就是近半个世纪,如今外孙已经到了他们初来聊城的年龄。
在40多年的岁月里,这一家三代人走过了不一样的青春,留下了不一样的记忆。今天,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一家三代人穿衣变迁的故事。
1968年,孙世勇、曹允慰从山师大体育系毕业了。1969年,他们先是被分配到莱西农场锻炼,1970年初又携手来到聊城。两颗相爱的心,走到一起是水到渠成。在此后的岁月里,无论路有多艰难,他们始终有彼此的爱相伴。
来到聊城的第一站是冠县辛集区代里庄公社(现为冠县范寨镇代里庄村)。1970年年底,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当天,正是24节气中的大雪,因此取名为孙雪。此后,孙世勇、曹允慰夫妇被调到冠县工作。
当时,冠县是棉花种植基地,当地人自己织棉布做衣穿,虽不至于“丰衣足食”,但相对宽裕。而对外来的孙世勇、曹允慰夫妇来说,布料就相当紧缺了。
“我们俩一年分配的布票,只能够做一件衣服的,给她或给我,只能匀给一个人。”孙世勇说,没有很好的方法,一条裤子只能“仔仔细细地穿,小心再小心,真心地舍不得穿坏”。
时间长了,磨损是免不了。于是,裤子的膝盖、臀部等处自然会出现破洞。手巧的曹允慰,便一个洞又一个洞地缝补。久而久之,满裤子上都是补丁。穿到最后,“补丁裤”也舍不得扔掉,还要改做成孩子穿的小衣服。
1973年,聊城师范专科学校要办体育专业班。于是,学习体育专业的孙世勇1973年春天被调到聊城任教。1974年,随着他们的小女儿出生,曹允慰也从冠县调到聊城,一家人终于团聚。
那时候,冬天格外寒冷。而教体育的孙世勇,天天在室外活动。曹允慰看着心疼,多方筹措材料,给丈夫做了第一双“千层底棉鞋”。孙世勇一穿出去这双鞋,就引来了学生一致的嘲笑:不仅鞋帮子“奇丑”,两只鞋还不对称。但,孙世勇不以为羞,真心地感觉暖和又美观。
事后不久,学生统一回家的日子到了。返校时,有十几名学生,每人一双,送给了孙老师一堆“千层底棉鞋”。这情景,让孙世勇一时无法招架,就像饥饿的人突然有了吃不完的面包。
“除了自己穿,我还给远在青岛的父亲寄了一双。”孙世勇说,这让他非常感动,至今仍珍藏着一双,作为永远的纪念。
在孙雪的记忆中,相比父母,她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从童年开始,因为父母都有工资,她的穿着一直相对“洋气”,并一次次引领“时尚”。
上世纪80年代初,她上小学时穿了一件“呢料”外套。这可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一听说是“呢料”的,包括老师,还有一众小伙伴,围着她左看右看,稀罕得很。那时,人们很少接触这种,穿的衣服多是绿军装,或拿一种涤卡布自己做的。
还是在小学,母亲曾给她做过一件连衣裙。下半身是碎花布做的,上半身是白色的确凉布做的,还用红线绣了一个小狗的图案,精致而洋气。当时“褂叉加半裙”是女生夏天的标配,连衣裙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当看到孙雪穿着站在身边时,众多小女生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孙雪说,她在穿着上之所以相对“洋气”,被同学羡慕,除了家庭生活条件相对改善,更多还是来自于母亲的心灵手巧,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了最美的衣装。
当时间的车轮驶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生活条件逐步提升。孙雪也已经成长为一名女青年,亭亭玉立,时尚漂亮。1991年刚刚参加工作,她就订阅了杂志《上海服饰》。除了翻阅,她时而还照着上面的模特定做衣服,海军衫套装就是其一。
穿上海军衫,外扎黑色皮腰带,留着高高耸起的“鸡冠刘海”发型,孙雪就是那个时代聊城“最潮女青年”,每每走在街头,都赢得众多男青年超高“回头率”。
此时,和城市大多数家庭一样,这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堪称“丰衣足食”,无须再为吃穿而愁。祖辈、父辈当年的艰辛、拮据,小居易从来没机会感受。
只是,因为生活太好,小居易发育得太快,初中时身高已经一米八,到了高中时身高达到了一米九。孙雪的另一种烦恼随之而来,怎么给儿子买到合适的衣服。儿子高中时去美国交流学习,她嘱托儿子,那里兴许有加大款的;她去黑河旅游,特意留心,给儿子买了几件加大款的衣服。
孙雪说,如今,儿子已经上了大学,衣服大都由他自己买。虽然条件允许,但他节俭朴素,不特意追求名牌,平时爱穿运动装。
孙世勇的另一名外孙小胥正在上高中,家庭条件同样不错。其穿戴上的爱好大都能得到满足,一双鞋动辄两三千元,NBA球星的“限量版”更是其最爱。
从孙世勇“补丁加补丁”的寒酸,到孙雪稍用心思就可引流潮流,直至小胥对“限量版”的偏爱,这是一家三代人的“青春衣着”变迁,这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改变百姓生活的缩影。
今年62岁的朱女士回忆说,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用品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计划供应的,每人每年的布、棉都是定量发票的,买毛巾、背心等都需要布票,结婚买棉被则需要更多。
当时,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说。老大穿过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着小了,再给老三穿,老三穿不了了,再改改给老四穿。
朱女士记得,在70年代,做个平纹的衣服也是最时髦的服装。有一次,表弟去她家,穿的就是从别人家借的有红花的衣服,到现在她还保留着当时的照片。
当时衣服款式以及颜色也很单一,男装以中山装等为主,女装也就是花格布,裙子是很少见到的。老人则是大襟褂子、老棉袄,布都是自家的土织布,甚至脚上的鞋和袜子也都是自家做的。这些手艺一辈一辈传下来,全部都是手工活,不像现在全是自动化的流水线。
朱女士说,西装流行时,男士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但用料多是很薄的化纤面料,穿和脱时会发出“喳喳”的放电声,有时还会电到人,并且穿一阵后便皱皱巴巴的,用熨斗也熨不平。
虽然西装面料不好,但平时也是舍不得穿,要到逢年过节时才穿上撑撑门面。都说西装革履,那时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搭配,里面不是搭配衬衫和领带,而是鸡心领毛衣等,甚至有的还穿着球鞋或布鞋。如果口袋里再装一些随身物品,穿起来就会鼓鼓囊囊的。这样的穿法,今天看来会让人笑掉大牙,可在当时算是时髦,没有人会笑线年代,用布票的时代成了历史,以往被认为了不起的西装革履,也是特别寻常的装束了。
她说,2000年以后,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老百姓猛地发现,不再发愁没衣服穿,而是发愁衣柜塞不下了每家都会有几件买来后就没拆封的新衣。服装面料向真丝、羊毛等转变,款式开始讲究时尚个性。
聊城服装专修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2年的聊城新区缝纫学校,2002年被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学院创始人、院长杜秀云女士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高级服装设计师。
从个体裁缝、服装培训,到办厂制衣、开办学校,杜秀云全程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聊城人穿着的变化。
谈起如何走上“服装”这条路,杜秀云回忆说,上世纪70年初,她高中毕业后进入地区科协成立的微生物实验厂工作。1979年,生性不安分的她打算单干。她发现,有人用地排车拉着一台缝纫机和一张三合板,在街上接活儿,几天的收入比一个月工资还要高,是个“来钱快的活儿”。
于是,杜秀云借了800元钱交了学费,学了服装裁剪技术,并购置了缝纫机、甩干机等。1980年开始,聊城街头就多了一个做裁缝的身影。
干了半年,杜秀云接到的活儿就像小山一样了,招了两个徒弟,还是干不完。当年春节前回家,她有了个办培训班的想法。
说干就干,杜秀云自己刻印资料、发广告,短短几天,便有60多人报名。正月初五,在杜秀云老家于集的一间破房子里,她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到1982年下半年,这里已形成200多人的规模。1986年规模再次扩大,上千人跟她学习服装裁剪技术。
1986年4月,在有关部门的建议下,杜秀云把自己的服装事业搬到开发区。她说,当年这些学生积极性很高,即使睡在麦秸上也不在乎。
杜秀云说,近年来,由于设备、技术、工艺等改进,服装行业出现重大变革,人们的衣着也随之发生极大变化,以前讲究板正,比如中山装、军干服等,后来注重休闲,喇叭裤、小筒裤、脚蹬裤成为潮流,如今喜欢轻快,各式各样都有,只要舒适性好就有市场。
突出特色,充分的发挥我省历史资源丰富、文化渊源厚重优势,依托各地历史、自然、文化、名人等优势,围绕红色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详细]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聊城的贸易发展由此取得空前的进步,40年来,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制造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聊城这座古城,也...[详细]
记者25日从市环保局获悉,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大力推动清洁能源采暖,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全市基本...[详细]
今年1-11月份,聊城市100个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2.73亿元,其中“强链、延链、建链”项目90个,累计完成投资158.60亿元,占全市工业...[详细]
12月22日,市民杨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信息。“今年春节,城区不让放鞭炮啦!”杨先生随即将这条信息转发到了朋友圈。据了...[详细]
12月25日19时许,聊城高速支队合成作战室接到报警电话称,莘县朝城镇的孔女士在下班途中发生车祸导致昏迷不醒,急需到聊城市人民医院救治。[详细]
近日,聊城市物价局根据《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和成本监审情况,对东阿县自来水公司跨县区供水价格进行了核定,确定其结交...[详细]
进入冬季,各类恶劣天气多发,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近日,莘县交警大队经实地调研,并对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研判后,将排查出的多处交通...[详细]
12月26日,聊城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行人闯红灯、滥用远光灯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治理的相关情况。[详细]
12月24日晚9点多,聊城高速支队开发区执法站民警正在开展酒驾集中治理行动。当民警对一辆白色面包车例行检查时,突然听到车内有一名女子呼...[详细]
12月24日7时50分许,阳谷县公安局石佛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称:辖区青杨李村李某连家中,有疑似被拐卖的妇女。接到报警后,民警...[详细]
俗话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还是有些司机酒后犯迷糊,知法犯法。12月24日下午,聊城高速交警就查获了一起醉酒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的...[详细]
近日,聊城市茌平县多家单位联合发起了一场向贫穷的地方小学捐赠物资的爱心活动,80包爱心物资正在邮递的路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