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找的

西藏:守护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西藏:守护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闻中心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与质量
西藏:守护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4-02-05 18:40:09环保与质量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区各市地各有关部门防源头、管过程、控风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控,坚守食品安全红线,共同守护好我区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走进柳梧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的“智慧云菜市”,通过“智慧云菜市”显示屏界面不但可以查询农贸市场的基础信息、各类摊点的分布位置、各类商家信息及商品检测结果,还能查看各摊点商家的营业执照、健康证等信息。显示屏上方还滚动播报着当日新进货物的检测信息,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提高了监管透明度和消费的人的知情权。

  各摊位上方悬挂着商家基础信息和各类经营证件以及溯源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对商家主体信息、商品进货溯源、商品的价值、检测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

  “进市场前,点一点、搜一搜,看哪家摊位的菜新鲜;到了摊位,扫一扫二维码,查一查这些菜都是从哪里进的货,品质怎么样,十分便捷。”正在使用“智慧云菜市”查询商品信息的市民玉珍说。

  柳梧农贸市场某水果摊主和记者说,“智慧云菜市”系统让商品交易过程少了很多麻烦,商家还能够准确的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结果调整进货渠道、商品进货倾向等。当消费者质疑进货渠道时,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扫一扫,追溯源、查信息。

  “智慧云菜市”的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极大降低了食用商品在运输、交易过程中因外部因素而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概率,提高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实现了信息化、智慧化监管。

  此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各大农贸市场出入口、快速检测室以及农贸市场营业场所等区域安装了“智能AI”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使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更有保障。

  “推进‘智慧云菜市’监管平台建设,有助于高标准推进农贸市场向现代化‘智慧农贸市场’迈进。接下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安排部署和农贸市场标准化规范管理要求,持续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经营秩序、环境卫生整治,不间断对经营商户的不当行为进行劝导、规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科科长黄佳琪说。

  2021年至今,市已先后在气象局农贸市场、夺底路综合农贸市场、药王山农贸市场、柳梧农贸市场等8个农贸市场打造了“智慧云菜市”项目。

  来到日喀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智慧市场监管指挥中心,负责人扎诺正认真看着监控屏幕,仔细分析后台形成的数据,并通过系统提醒某餐馆后厨工作人员规范着装。

  据了解,2023年,日喀则市进一步推进智慧监管,“5G+智慧监管市场”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对100家餐饮服务单位安装了前置AI摄像头等设备,工作人员可轻松调取入网经营主体现场经营画面,“如果后厨人员没戴工作帽,AI会自动分析,把照片截取下来,推送到系统上面,餐饮单位负责人和执法人员都会收到推送,大幅度的提高了我们办案的工作效率。”扎诺介绍道。

  在日喀则市一家甜品店内,商家正细心地打包外卖食品,记者看到,每份外卖在送出之前,商家都细心贴上了“食安封签”。

  商家和记者说,店里的外卖比较多,贴了食安封签以后,顾客吃着放心,反馈挺好的。

  2023年以来,日喀则市创新外卖监管,在全区率先制定“食安封签”标准,推广使用网络餐饮“食安封签”430万张,保障外卖餐饮运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确保群众线上点得放心,线下吃得安心。

  市民旦巴曲桑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约着三五好友一起喝茶吃藏面。随着日喀则市甜茶藏面馆提档升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日喀则市藏餐馆的用餐环境、卫生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旦巴曲桑和他的老朋友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

  旦巴曲桑说,如今,藏面馆的卫生状况和用餐环境慢慢的变好,我们藏面吃得放心、甜茶喝得安心。

  小餐馆连着大民生,日喀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餐饮服务行业指导服务,根据《日喀则市甜茶藏面馆提档升级评判标准》提出了重点任务,着力解决从业人员规范操作、餐饮环境脏乱差、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逐步实现藏面馆提档升级。

  此外,日喀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扣市场监管职能和任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工作流于形式的单位做通报,全程跟踪整改,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日喀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从严执法,强化监管,压实责任,切实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3年12月4日,林芝市举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揭牌仪式,标志着林芝市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迈入更高层次。

  近年来,林芝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食品安全服务发展、惠及民生,全面构建责任、监管、能力、宣传“四大体系”,着力打造“食安林芝”城市品牌。

  林芝市研究出台《林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林芝市委、政府领导同志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林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主要职责》等食品安全政策文件9份,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市县乡三级均设立食安委及食安办,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健全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专业执法体系,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探索建立“行刑衔接”新机制,明确执法分工,深化专项治理,加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落实机制。

  升级优化“林芝市智慧食安”电子监管系统,持续扩大“食安封签”和“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面,目前,300余家学校食堂、机关食堂以及餐饮服务单位实现智慧监管。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对全市6067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和动态更新,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林芝市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开展食品监督抽检,食品抽检快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100%。2023年以来,未发生集体性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列全自治区第一。

  与此同时,出台《林芝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等,市级食安部门累计组织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桌面推演4次、应急演练4次,应急队伍迅速反应和妥善处置能力有效提升。

  此外,畅通食品安全举报热线,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部门协作、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渠道,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通过开设宣传栏、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消费常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过期、“三无”产品等良好消费习惯。紧扣打造1个食品安全主题公园、4条食品安全示范街,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作用,通过抖音、微信等多种渠道扩大宣传范围,向全市用户精准投送,提升群众创建知晓率,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2023年,抖音平台累计投放食品安全视频90条,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信息78条。